编者按:
生命至上,应急向前。2022年以来,日照市以安全生产为抓手,进一步压实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大安全”建设,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体系、细化工作举措,转变工作作风,主动靠前服务,坚持精准治理,推动各企业单位主动创新,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现将全市部分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亮点、突破点进行提炼展示,形成人人转发学习、互相促进提升的良好氛围,凝聚安全发展的强大合力。
记者 郑玥
走进日照鲁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鲁碧人 一家人 一个梦 一条心 一起拼 一起赢”励志而温馨的文化标语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多年来,日照鲁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压实主体责任,让安全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每一名员工的心中,大力营造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浓厚文化氛围。
完善安全文化体系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基业长青,文化先行。安全文化建设一直是日照鲁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全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形成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在繁忙的生产现场、洁净的办公楼内、醒目的建筑物外墙上处处张贴着简洁明了、发人深省的安全文化标语,公司上下一心,齐抓共管,正在合力唱响安全生产的“主旋律”。

走进会议室,“每天进步一点点”文化标语醒目而警醒。“我们的文化标语是不断更新的,刘总会选取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让我们进行宣传贯彻,从而入脑入心,并且还会关注任正非、曹德旺等成功人士的典型做法和书籍,让我们学习落实。”安全员王清说。这种由上而下的全员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落地生根的土壤,将安全文化升华为全体员工的安全信仰,指导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环境的融合践行,是公司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核心任务和不懈追求。

近年来,公司对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注重实效性和长效性,形成了简约的“四梁八柱”管理模式,主要有:班前会、班后会、日计划、日督查、周总结、周检查、月分析、月激励、沟通和交流、学习和培训、PDCA工作原则、加强激励和考核等。

公司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开展“最美微笑”“不负韶华、出彩青春”摄影比赛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严格监督到自主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这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安全文化就是这座桥梁。

开展安全培训教育 巩固安全生产理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每名员工人身安全,为了企业持续安全生产,该公司将安全教育关口前移,做到培训有计划、有大纲、有教材、有试卷、有考核,各类培训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闭环。一直以来,公司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安全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着力团队建设,提升能力素养。首先是党员干部带头学,每周一至周四中午11:00-12:00的学习已成为日照鲁碧新材料党支部党员的行动自觉。其次是管理技术骨干持续提升,利用班前会及班后会时间学文件、学理念、学专业、学先进、学案例,不断提高安全管控能力。再次是集中培训有序推进。一方面,以重基层、强基础、抓重点、求实效为目标,立足员工工作实际和需求优化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将安全知识、精益知识、企业文化、团队凝聚力紧密结合,创新培训形式,持续提升员工素质。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月度全员培训规定,每月10-12日连续三天9:00-11:00按照安全知识、正能量的顺序分两节课开展培训。并遵循PDCA的原则,安排督查人员对员工课堂表现、课堂笔记、出勤情况进行督查,形成《培训督查报告》。且要求未参加集中学习的员工在规定时间内自学培训内容并提交心得感悟,将课堂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以确保培训“全覆盖”。最后是岗位技能提升重实效,加大培训激励考核,督促员工切实有效地开展班组周学习及岗位现场一对一培训,并通过多轮次的考试检验培训实效。

今年以来,全员培训特别增加了随堂测试环节,以即时检验培训效果,巩固学习内容,督促参训人员课后有针对性地填补知识空缺,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试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三违’具体指什么”“六大危险源是哪几项”“目视化水准分几级,具体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工匠精神”……电工班改变了以往“填鸭式”单一授课形式,实行“台上讲,台下问”互动授课模式。通过员工轮流授课进行专题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员工日常操作风险防范,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
优秀先模人物塑造 提升个人荣誉感、归属感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既需要制度作为硬抓手,又需要激励这个软抓手。编好制度网守住的是底线,兜住的是安全;打好行为激励牌,营造的是氛围,养成的是习惯。

“勤奋好学提技能 爱岗敬业作表率——记日照鲁碧新材料设备技术员徐哲” “‘电气大拿’刘让建:匠心筑梦 砥砺前行”一系列优秀先模人物评选与宣传层出不穷,每个季度公司会评选出十余名优秀员工,为他们拍摄照片制作相框,挂在办公楼的走廊内,让员工们每次路过都能够感受到先模人物的爱岗敬业精神,起到表率的作用。
“技能不会跑到你身上,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矿粉线设备技术员徐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入厂仅3个月,他就熟练掌握了全线设备性能,具备了较强的设备点检及故障排查处理能力。自2019年以来,矿粉线故障停机次数与时间逐年递减,设备有效运转率从97.3%提升至目前的99%。这样的先模人物在公司内比比皆是,公司公众号也会定期推出,为全体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催人奋进。

一直以来,公司都坚持开展评先树优工作,通过月度优秀改善提案、季度优秀员工、年度劳动模范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情。
让安全沁润员工心田,朝气蓬勃的青年员工打开了文化宣贯的“百宝箱”:微信公众号、评优树先、安全小视频……大量地点击、有效地互动、立体化的传播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企业安全生产环环相扣,绝对不是个别部门,个别人的事。“每个人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全就不是问题。”日照鲁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加官表示,公司将大力推行职能安全管理,进一步压实全员安全责任,通过持续开展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不断提升,公司安全管理绩效大幅提升。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日照鲁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大干部员工正在积极行动起来,履职尽责,绷紧安全弦、织密责任网,全力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凝心聚力画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心圆,为企业安全生产“铸魂聚力”。
记者手记:
?
这不是段子,这是真的。
打工,就是为了赚钱。不给钱,谁愿意起早贪黑地去打工啊?
可这个世界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付费上班,正在成为压榨打工人的新奇观。

上周五,队长约了几个老朋友一起聚餐。席间欢声笑语,绵绵不绝,大家吃的很开心,聊的很开心,喝的也很开心。但有一件事,令队长很不开心,甚至有点emo了。
到今天,队长仍然耿耿于怀,就像一根鱼刺,扎在喉咙里,不吐不快。
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地产媒体上班,姑且叫她小洋吧。
小洋无意间跟我说:“最近,领导让我去说一个事,我很烦。”
我问她:“怎么了?”
小洋说:“我带了两个实习生,原来她们是没有工资的。领导让我去跟她们说这个事,我怎么说得出口啊?”
我当时就“卧槽”了,以示敬意:“不会吧?上班不给钱的?我以前待过的所有公司,实习生都是有工资的啊,最少也有个1800啊。”
小洋说:“是啊。领导说,去年是有的,800一个月,但今年没有了。你也知道,我们公司受某地产集团爆雷影响,亏了80亿。”
我说:“你们公司在港股和美股两地上市,就算亏80亿,也不至于抠扣实习生这点钱吧?”
小洋说:“我也不知道,但现在就是情况就是没有。那两个实习生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呢。”
我又一个“卧槽”:“暨南大学的硕士给你们免费打工?周扒皮都没有这么狠。她们怎么不找别的实习工作?劳动了,就应该获得报酬,企业的亏损无论如何也不能转移到实习生身上来。”
小洋说:“你还别说,我私底下问了她们,她们是知道没有工资的。我还特意问了她们,为什么没有钱也愿意来上班?她们说,外面没什么好找的实习机会。而且,她们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想多积累一些实习经验,为毕业后找工作铺垫。”
我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这都卷到毕业前了,实习也要卷,这也太难了吧。只是一个实习工作而已,这么被白嫖,实属不应该。你们公司连几百块钱都不愿意发,有点太无耻了。”
小洋哀叹一声说:“我也不知道她们怎么回事。每天挤地铁来免费上班,珠江新城的饭菜也不便宜,算下来,这打工还要倒贴呢。”
我脱口而出:“和付费上班相比,996还真TM是福报!”

涉嫌搞付费上班的不只是这一家上市公司,还有另外一家上市游戏公司——完美世界。
完美世界被爆出一项收费17800元的教学实践项目,学员将于完美世界技术中心参与开发一款无缝大世界多人在线生存类网络游戏。该项目放出14个名额,涵盖美术、原画、动作、特效以及策划等多个工种。

你去对比其他游戏招聘岗位,基本跟这些工种完美契合。
许多媒体质疑完美世界搞“付费上班”。对此,完美世界回应称:“该项目实为公司教育业务旗下,名为“像素种子”的职业教育内部测试项目,且不对外招聘,并非网传的招人付费上班。”
作为完美世界旗下职业教育板块,“像素种子”项目的学费并不低。游戏UI设计、3D场景设计、角色设计等课程,学费在2.18万元-2.88万元区间内,时长为5-6个月,专门招录零基础学员。
一个零基础学员是无法承担正式岗位工作的。但是,他们在学习之余,还可以打杂,干一些实习工作。
在正式岗位上,“付费打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个有工作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接受一份“付费工作”的。但是,“付费实习”,“免费实习”,才是真正被忽视的隐秘角落。
实习生有没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免费实习”是否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要知道,在招聘过程中,实习生可不是啥都不会。尤其是硕士实习生,她们只是缺乏一些工作履历和工作经验,她们的工作成果并不差。
有些公司就是利用实习生攒履历的心理,大量招聘廉价的高学历实习生,用以替代非核心岗位。从工作经验上来说,很多应届生和在校实习生是一样的,都是一张白纸。

但是,实习生可以免费上班,应届生要付钱。当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时,实习生几乎就成了某些公司的救命稻草。不说开源,在节流方面,廉价的硕士实习生是真的好用又省钱。
在媒体行业,这几乎成为一个常见现象。越是上市公司,越喜欢压榨实习生。因为实习生看重的就是上市公司的光环,以便于为自己的履历赋能。
尚未走出校园的在校实习生可以找爸妈要钱,还不知道劳动报酬的重要性,也不清楚自己的劳动价值。

这种认知偏差,劳动价值偏差以及权益意识偏差,让实习生成为各大周扒皮企业手下的免费牛马。
凡事,物以稀为贵。
0 评论